资讯要闻丨广州市河长办向民间河长通报治水进展,上半年问责处理199人
“一般都是民间向政府汇报工作,没想到广州的政府部门向民间汇报工作。”8月23日下午,广州市河长办将上半年治水的情况向民间河长和企业河长做了详尽介绍。广州市河长办综合组组长、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表示,此举主要是希望营造更好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广州市河长办向民间河长通报,2019年上半年,市河长办监督问责组对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新闻媒体曝光、市直单位移送的39个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认真处理,共发出8份问责通知,对199名(含处级干部31人、科级干部17人、村居级干部141人、其他10人)人员作出了问责处理。
与此同时,各区河长办主动发现问题,对18名(含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2人、村居级干部6人、其他6人)在水环境治理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工作人员予以问责或作出了处理,包括诫勉(1次)、通报批评(6次)、责令书面检查(11次)、约谈(3次)。综合市交办和各区主动问责情况来看,番禺、花都、黄埔区问责人数较多,分别有70人、65人、45人,越秀、天河、荔湾、南沙、从化区暂未有人员被问责。
广州市河长办解释,番禺、花都、黄埔区问责的人数较多意味着治水工作有待加强,同时也意味着这几个区对治水工作抓得比较严。
广州市河长办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黑臭河涌问题整改力度。要重点对未通过市级复评的河涌,逐条分析原因,查缺补漏,力争在国家验收前全部消除黑臭。各区对于市复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整改,确保国检通过率达到90%以上。
将织密监督网络,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广州市河长办将向各区河长办传达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严格执纪问责指示精神和市河长办领导实施精准问责的要求,督促各区河长办强化履责担当,重点提高基层河、湖长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巡河治水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对部分区报来的问责结果,属于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将责成重新处理,必要的提请移交给市纪委监委。对后果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应严肃处理并全市通报。
广州市还将持续深入推进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按照《广州市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加快推进黑臭河涌支涌、边沟边渠的违建整治工作,协调督促各区做好黑臭河涌管理范围内有合法产权(含产权不全)和涉军及中央、省属单位的建(构)筑物的征拆补偿工作。
参与座谈会的民间河长和企业河长纷纷为广州市河长办公开透明的态度点赞。参与座谈会的一位民间河长表示,以往总是感觉政府部门都是高高在上的,都是政府听取各方意见,大家向政府汇报工作,广州市河长办主动向民间这么详细地介绍工作的情况很少,值得点赞。
这位民间河长表示,通过官方的介绍,他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政府正在做什么,做到哪一步,知道哪些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推进。也知道同一项工作哪些区做的好,哪些区做得还不够,都非常清楚。甚至将政府工作做的不足的地方也开诚布公地讲出来。这有利于民间河长把握工作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便更好地和政府的治水力量形成合力。
另外一位参会的民间河长则表示,广州市提出开门治水的口号以来,作为民间河长确实感觉到来自广州市河长办“开门”的诚意。他说,类似的座谈会他在这之前已经参加了2次,一次是广州市河长办组织的一次是荔湾区河长办组织的。
“这种座谈的形式对形成共识有很大的好处,每次大家都交流,都会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今后定期能够举行一次。另外也希望各区的河长办也开展类似的活动。因为对于民间河长具体开展工作而言,他主要是负责某一条具体的河涌,如果区河长办能够把情况介绍得更细致一些,对民间河长开展工作将更具有指导意义。”
座谈会上,各民间河长普遍反映,目前虽然涌现了一批积极热心的民间河长,但整体上,公众参与的情况还不是很理想,还是能看到有居民随手扔垃圾,或者餐饮类排放废水废渣。的情况。
企业河长则反馈,不少河涌旁边的居民都希望河涌水质变好,但是当他所在的河涌有问题,企业按照要求施工解决问题,需要占地开挖的时候,又经常遇到反对,他表示希望能够社会能够给他们更多的理解,给他们更多的便利,治水工作就会推进得更快。
广州市河长办综合组组长、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一边听各位发言,一边积极做笔记。对于大家提出的建议,他均一一做回应。
冯明谦说,广州的治水工作没有秘密,治水工作可以说几乎是通透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政府也尽可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便利,让更多的公正参与进来。
“我们不怕大家找问题,总的来说,大家提的问题还太少了。大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的我们就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我们先做核实,做好解释。总的原则还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现共治、共建,最后大家共享成果。”冯明谦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